《口试练习》

在我还没忘记之前,必须尽快把这事件与对它的感受记录下来。

帮小学生准备口试,一直都是老师最害怕的。至少对于我来说,是份充满恐惧的挑战。有多少学生在家里是用华语来沟通的呢?又有多少能完整并清楚地把思绪用华语表达出来呢?

无论如何,总得努力啊。若老师放弃,学生们就等着举白旗了。于是,我把口试应考资料复印、分发、一字一句讲解,希望学生们能明白、吸收以及在考场应用。

小学离校会考的华文口试格式更改了,学生们不再看着一幅密密麻麻的图画,进行左上角及右下角之类的描述。而是观看一则录像,对录像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。之后,老师便会问一些有关于录像主题的问题。

想了很久,我不知道要用什么录像来进行这个学期唯一的口试练习。不能没有“营养”,不能没有学习重点,题材也不能过于成熟或含暴力行为等等。最后,我下载了《小孩不笨》电影中的三分钟片段。这三分钟描述了爸爸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偷钱的事,回到家后大发雷霆地斥责孩子,并在还没问清楚缘由的情况下,拿藤鞭打孩子。打的过程中才发现,原来孩子是希望存够钱,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自己的演出。但是,即使他把所有的“神奇宝贝”卡卖光了,钱还是不够,所以心急之下才会偷餐厅阿姨的钱。

有位同学在观看录像时哭了,我也其实忍着泪。但有些同学还是搞不清楚录像中的小孩偷钱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,因此我们重看了一次。幸好这一次大家都明白了 – 偷钱的目的是为了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。我也借此鼓励他们在准备口试时不妨多看几次录像,因为有些细节不是看一次就能抓到的。

讨论了录像中所发生的事后,是时候问一些能让他们表达自己看法的问题了。问题必须围绕录像中的主题,这非常重要。我问了两道题:
1. 你认为现在的父母关心孩子吗?
2. 你希望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呢?

(其实想出这两道题一方面也是想了解同学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。)

同学们对第二道题的回答令我不寒而栗,所以我选择了分享。

(在这里介绍一下,这班是由四个男生组成的五年级华文班,时不时都需要我大声呐喊才会安静下来。若哪天他们准时把功课交上,我肯定会到外头看看太阳是否打西边起。)

同学甲:“我不希望爸爸妈妈为我做些什么。”

(虽然教了他们要针对问题(a)表达看法(b)说明原因(c)谈谈感受,同学甲却只说了那么一句,但这总比他什么都不说来的好!过后我便为他加了一句“只要他们平安健康,快快乐乐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”)

同学乙(狡猾鬼!)复制了我所给予同学甲的答案,我就不重复了。

同学丙:“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多理解我,关心我。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被老师骂。因为其实我也不想的,我只是有很多问题想要问。”

(真的,同学丙上课时的确有多过一箩筐的问题。几乎每五分钟就会问一次:“老师,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?” 多过一半以上的问题都与课堂上所教的无关。(囧)你也是拥有“一万个为什么”的人吗?也许你就能理解他的感受了。)

同学丁:“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那么忙就好了。那么他们就有多一点时间陪我玩,那么我就会很开心了。”

(说完,这个出了名的顽皮蛋竟然低着头不出声了。)

同学们的答案让我想了很多。别以为小孩子要的是出国旅行、最新款的手机、名牌球鞋之类的物质享受,他们其实要的并不多。当我们渐渐老去时,也许也会像他们一样,要的其实,也并不多。

竟然他们要的并不多,那我们又为何如此吝啬呢?

Advertisement

父母守护着的,是我们追求的年少轻狂。

在厕所马桶上玩着俄罗斯方块,顺便等着大便自己爬出来的当儿,空空的脑袋突然想起2010年和朋友一起从初中附近,一路骑脚踏车到西海岸。我想,也该好好记录一下这件往事了。

我和两个朋友(以下简称玲和云)约好了下午在玲的家楼下碰面。我们各自一辆脚踏车,无视新加坡法律地在人行道上骑着。越过了 Jurong Town Hall Road 的小 “山坡”,经过蓄水池,终于在晚餐时间抵达西海岸熟食中心。应该是吃了那里著名的海鲜和罗惹(Rojak)吧…说真的我已经记不起我们那天吃了些什么了。

下一站便是西海岸公园。天色已经暗了下来,那时没有Google Maps的我们,靠着我在家里找到的一本厚重新加坡地图前往目的地。黑色的海水与闪着微光的船只欢迎着我们。吹了吹名叫“自由”的海风,聊了些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的话题。

肚子有点饿了的我们,想着要骑到公园里的麦当劳吃宵夜,这时我突然发现我脚踏车的后轮竟然爆了胎。幸好玲的脚踏车能载人,不然当时的我应该会挖破钱包搭德士回家了。

我们在麦当劳逗留至近半夜,把爆了轮胎的脚踏车停靠在公园的一个亭子里并锁上。之后是到玲的家还是云的家过夜,我也忘了。

那么,我那爆了轮胎的脚踏车怎么办呢?依稀记得隔天回到家跟我妈说了一声(她听到我把脚踏车骑到西海岸公园后吓了一跳),洗完澡就昏头大睡去了。几天后,我在家门外看见了那辆脚踏车,轮胎也换成新的了。

父母守护着的,是我们追求的年少轻狂。

(如今,玲和云依然是脸书上的朋友。此生,也许可能大概就仅此而已了。)

插班生[长大]

[长大]这张专辑概念性很强,[长大]这回事穿插了专辑里的每一首歌。曲目慢慢地把听者“从小带到大”。杨佳颖的声线故事性质饱满,而陈迪雅清澈的嗓音干净且自信。让她们俩超赞的和声带你回顾成长的岁月吧!

全碟歌词:https://mojim.com/tw120399x1.htm

#1 [小孩别哭] / Don’t Cry Kiddo

“右耳大提琴沉重的低鸣有种将听者拉回从前回忆的魔力。响亮清脆的吉他声从左耳传了进来,仿佛弹起了一个故事的开端。”

从前,大人都说,我们现在所走的路他们都曾经走过。现在是大人的我们,回过头看,是否一切都如大人所说的那么简单?把视线拉回那个年纪,那段痛苦难熬日子,那时候的我们都以为世界快末日了。如果当时有人在你耳边说声“别哭”,心灵是否会找到慰藉,握得太紧的拳头是否会松开一些?

多么希望有个“时光收音机”,让未来的自己不断地安慰着从前的自己,说声“别哭”,告诉他/她一切都会过去的。既然没有“时光收音机”,既然回不去,何不在这一刻对自己说声“别哭”,再好好珍惜身边爱你的每一个人。

#2 [好爱你lah] / Easy Does It

“歌曲里所出现的“lah”、“laksa”和“prata”对新加坡的朋友们来说应该都不会陌生!“好爱你lah”意思大概就是“超爱你的”。轻快的旋律和如同对话般的歌词,是否让你想起你的好朋友了呢?”

你一定遇过那个和你超聊得来、超有默契的人。你们在一起曾做过数不尽的疯癫趣事,在他/她的面前打嗝放屁都不会不好意思,有心事时也总会第一个就想起他/她。多么感激他/她光临你的人生,互相鼓励,相互陪伴对方度过人生的酸甜苦辣…

#3 [Some Days]

“Some Days I know, some days I don’t. Some days I can, some days I can’t. No, don’t give up. 歌曲的前半段描述了碰到困难时,内心对自己的怀疑与失望。但是,任何事物到了谷底都会反弹。歌曲尾端一句“I’m here, it’ll be okay”,犹如[小孩别哭]的升级版,简单的几个字温暖着耳朵与心扉。”

渐渐长大的我们,跌跌撞撞地明白了什么,却又好像根本就没有明白些什么。坠入黑暗谷底的我们多么想放弃,放弃多么容易。“What doesn’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”,梦想与希望从不在他方。

生命的谜底到底是什么,会不会根本就不重要?

#4[放不下的活着] / Holding On

“非常耐听的一首主打歌。朗朗上口的心碎旋律加上溢出深深思念的字句,也许是时候再想起那个至今仍放不下的那个人了。”

想念一个人的心,时不时让我们从人生的梦中突然惊醒。时间在脑中停下的片刻,总是一幕幕回不去的场景。

有时,我们都以为将记忆深深地埋葬起来了,只是,下一秒才发现,我们仍紧紧地握在手中。然后,继续在这个无法明白的时代努力地活着。

#5[谁不奇怪] / Sophomore’s Dream

“歌者唱得十分轻松自在,像孩子一样享受着歌词中迫不及待想蹦跳出来的自由与快乐。古灵精怪的一唱一和,让听者仿佛跌进了音乐的游乐园里,不想长大啊!”

有谁真的知道自己未来会长什么模样?又有谁会清楚哪一条才是通往所谓成功的完美道路?没有人知道。只要问心无愧,未来的我们应该就会知道。复杂的世界容不下孩子,难道就容得下快乐吗?

#6[没什么大不了] / Free Spirited

“起初,歌者略带不屑的语气唱着“没什么大不了”,渐渐进入第二与第三次副歌时,可听见情绪开始激动起来,也许无法再欺骗明明很在乎的自己,选择投降了。”

无奈,单纯的脑袋终究会被社会“带坏”。赌气、自欺欺人,都是越长越大越常出现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。别让那一时不小心说出口的话,伤害了自己明明就很在乎的人。刀子一但划过,就算伤口会愈合,也还是会有一道疤痕。

#7[长大] / Growing Up

“歌曲带你不断追忆那些年,再感叹时间过得匆匆。这首歌似乎浓缩了我们对“长大”所存有的感触。虽然歌曲中的最后一句,替我们许下了无法实现的天真愿望,但又有谁的生日愿望,真的实现了呢?”

长大的过程中,我们唱着了友情、亲情、爱情、自由与梦想。无法停止,也无法重来。

#8[生命是圆的] / Bird

“如梦境般的钢琴声,悄悄地爬进了耳朵的王国里,轻诉着时间正一秒一秒地流去。歌曲尾端越来越急促的琴声与和声,就像在这匆忙的时代,“时间之神”越走越快一样。最后,当人生到达终点,时间的音符也渐渐地销声匿迹了。”

生命是圆的,我们怎么来,就注定了怎么走。既然我们无法不长大,那就让我们自由地飞翔,飞往那没有约束的梦境吧!

PinkOlifant

文字的他/她,真实的他/她

现在许多人谈恋爱的方式除了上街看电影、去餐馆庆生之外,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“隔空谈情”。就如从前我们的爷爷奶奶写情书给彼此,就如从前我们的爸爸妈妈半夜“煲电话粥”,现在的我们可能几乎除了睡觉,每分每秒都与喜欢的人“同在”。

一个“已读不回”或看到所谓的“蓝勾”就会让一些人焦虑不安。一个“上线”却不回简讯是怎样?

科技越来越发达,我们被迫每日接收大量的文字信息。有时可能懂了对方一半的生活习惯、一半的家族史、一半的朋友,却发现只见过对方那几次面。

恐怖的部分来了:如何去明白和感觉对方的文字,是由你来决定的。

你的大脑可能已经隐隐约约地在文字交流的过程中,为对方塑造了一个你认为是如此的“他/她”。这就是“文字的他/她”。这个“文字的他/她”和“真实的他/她”也许会有些许的出入。(我认为肯定会有出入)

譬如说,一个喜欢用表情符号的人,在面对面与你交谈时,就算心里有千万种感受,脸上却一点表情也没有。我亲眼见过一个朋友在输入“HAHAHAHAHA”时,脸上完全没有一丝笑容。

有多少人能说,文字能百分百地透露自己真实的一面呢?

躲在手机身后的我们可以在收到简讯时,让自己有更久一点的时间思考如何作出一个回复。但是,如果对方就坐在你对面时,你每一秒的思考过程都会被对方看在眼里。那些不会或很难在简讯里出现的犹豫、结巴、眨眼,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。我相信相同的,你也会发现“文字的他/她”和“真是的他/她”的差别。

有时,这会令人很矛盾。到底,你是喜欢他/她的文字,还是喜欢那坐在你身边的他/她呢?

对我来说,用文字“拍拖”是有一定的危险的,你可能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和另一个人通过文字了解对方,但,真正真真实实地相处下来,可能会发现,你只是喜欢一个在你们俩的文字世界里,那个由他/她编织,由你幻想出来的一个角色而已。

那该怎么办呢?我想,迟早你会找到那个无论是在文字或真实的世界里,你都会爱的人。

【纯属个人想法,也许对你来说,“文字的他/她”和“真实的他/她”是同一个“他/她”,那太好了!我真诚地祝福你们 (: 】

《口试练习》

在我还没忘记之前,必须尽快把这事件与对它的感受记录下来。

帮小学生准备口试,一直都是老师最害怕的。至少对于我来说,是份充满恐惧的挑战。有多少学生在家里是用华语来沟通的呢?又有多少能完整并清楚地把思绪用华语表达出来呢?

无论如何,总得努力啊。若老师放弃,学生们就等着举白旗了。于是,我把口试应考资料复印、分发、一字一句讲解,希望学生们能明白、吸收以及在考场应用。

小学离校会考的华文口试格式更改了,学生们不再看着一幅密密麻麻的图画,进行左上角及右下角之类的描述。而是观看一则录像,对录像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。之后,老师便会问一些有关于录像主题的问题。

想了很久,我不知道要用什么录像来进行这个学期唯一的口试练习。不能没有“营养”,不能没有学习重点,题材也不能过于成熟或含暴力行为等等。最后,我下载了《小孩不笨》电影中的三分钟片段。这三分钟描述了爸爸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偷钱的事,回到家后大发雷霆地斥责孩子,并在还没问清楚缘由的情况下,拿藤鞭打孩子。打的过程中才发现,原来孩子是希望存够钱,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自己的演出。但是,即使他把所有的“神奇宝贝”卡卖光了,钱还是不够,所以心急之下才会偷餐厅阿姨的钱。

有位同学在观看录像时哭了,我也其实忍着泪。但有些同学还是搞不清楚录像中的小孩偷钱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,因此我们重看了一次。幸好这一次大家都明白了 – 偷钱的目的是为了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。我也借此鼓励他们在准备口试时不妨多看几次录像,因为有些细节不是看一次就能抓到的。

讨论了录像中所发生的事后,是时候问一些能让他们表达自己看法的问题了。问题必须围绕录像中的主题,这非常重要。我问了两道题:
1. 你认为现在的父母关心孩子吗?
2. 你希望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呢?

(其实想出这两道题一方面也是想了解同学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。)

同学们对第二道题的回答令我不寒而栗,所以我选择了分享。

(在这里介绍一下,这班是由四个男生组成的五年级华文班,时不时都需要我大声呐喊才会安静下来。若哪天他们准时把功课交上,我肯定会到外头看看太阳是否打西边起。)

同学甲:“我不希望爸爸妈妈为我做些什么。”

(虽然教了他们要针对问题(a)表达看法(b)说明原因(c)谈谈感受,同学甲却只说了那么一句,但这总比他什么都不说来的好!过后我便为他加了一句“只要他们平安健康,快快乐乐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”)

同学乙(狡猾鬼!)复制了我所给予同学甲的答案,我就不重复了。

同学丙:“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多理解我,关心我。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被老师骂。因为其实我也不想的,我只是有很多问题想要问。”

(真的,同学丙上课时的确有多过一箩筐的问题。几乎每五分钟就会问一次:“老师,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?” 多过一半以上的问题都与课堂上所教的无关。(囧)你也是拥有“一万个为什么”的人吗?也许你就能理解他的感受了。)

同学丁:“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那么忙就好了。那么他们就有多一点时间陪我玩,那么我就会很开心了。”

(说完,这个出了名的顽皮蛋竟然低着头不出声了。)

同学们的答案让我想了很多。别以为小孩子要的是出国旅行、最新款的手机、名牌球鞋之类的物质享受,他们其实要的并不多。当我们渐渐老去时,也许也会像他们一样,要的其实,也并不多。

竟然他们要的并不多,那我们又为何如此吝啬呢?